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教育文档校本教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

11-08 12:26:19校本教研
浏览次数:464次 
标签:校本教研大全,http://www.duosi8.com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 

关键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一、课改呼唤“校本教研”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追求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所谓的教学改革往往停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这种浅层次上。因此,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展开,我们会发观,虽然上岗前的通识性培训,为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但面对这次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大多数实验教师感到很不适应,出现了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的确,新教育理念的建立是一个痛苦的、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要靠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反省与矫正来逐步完成。同时,尽管在课改实施前,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初步了解了它的特点及实施要领,但这无疑是表层次的。课改实施中,我们会遭遇原先估计不到或者是估计不足的困难。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比教育观念的转变轻松多少。很显然,现实中教师的素质已经遇到了挑战,如何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普遍提高教师们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他们的素养与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教师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方式与内容的有效跟进。(教研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工作显得很不适应。长期以来形成的完全自上而下的课程运转模式,使得区县等业务指导机构的教研员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单向地向一线教师诠释国家课程与教学大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具体意见。教师不是作为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主体,而是作为国家课程意志忠实而被动的附属者而存在。在指令性课程范式中,教研员常常通过课堂现场的听和看而进行“教学临床诊断”,其鉴定依据是统一的标准,其鉴定结果被纳入校长的行政管理,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并与教师的晋级息息相关。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缺失,抑制了教师自由创造精神的有效释放,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则需要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作为补充。在这一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即校本教研制度)便应运而生了。校本教研制度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研究制度。

二、校本教研的界定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最经典的解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            

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 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2. 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3.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作为一种研究的类型或取向,它既有别于学术研究者进行的质性或量化的专业性研究,也不同于完全的行为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校本教研意义(价值)

1、校本教研是校本的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教育规律决定了校本教研的地位和作用。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博士认为,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其中,校本研究按照他的定义,就是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对四者的关系,他认为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中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由此可见,基于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即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没有校本教研,就谈不上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

2、校本教研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

    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当代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与追求。创办学校特色需要特定的条件,包括校长的风格、学生的需要、教师的特长、科研的支撑、学校的底蕴和社区的环境等。其中,科研的支撑、“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共识,而且越来越为广大校长和教师重视。但如何走出一条立足学校、促进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路子是许多学校尚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正是广大学校创办特色的一条可探索的道路。在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学校可以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校长与專家^对`话、教师与研究人员交流,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校本教研是建设服务型教研机构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承担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管理等传统职能的教研室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学科组建设、教师培养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深受学校和老师的欢迎和尊敬。但是,在倡导办学个性、主体性的今天,传统的区域性、集中式教研或面上教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了。(必须反思的是,传统的教研室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基本上是室本位或学科本位,而不是学校本位,忙忙碌碌恰似蜻蜓点水的到校听课调研更多地是为了采集学科的“花蜜”而后加以酿造或传播——当然,这也是一种研究方式,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是主角,而教师则充当教研员的“配角”,配合参与一些教改活动。在学校发展初期,这种用力均衡、以学科为本位的教研模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实践要求教育教学教研及其管理机构(各级教研室)转变职能与角色,既要组织开展区域性、集中式教研或面上教研工作,更要注意深入学校和课堂,组织指导或参与点上的教研,为学校做好服务工作,使教研工作植根并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实践。

4、校本教研是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虽然人们并不陌生,但作为一种研究机制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整个基础教育系统来看,校本研究缺乏制度的规范。因此,学校开展许多教学研究活动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偏离"以校为本"的宗旨,研究的很多问题也往往不是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真实问题,致使研究空洞,缺乏现实意义。而校本教学研究主张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直接面对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开展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师由"问题"而发生"惊异"。当教师在想方设法设计解决问题时,便开始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行"反思",这样,也就使广大教师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之路。所以说,校本教研是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使曾经不被重视的教学研究活动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使之合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项制度的建立,会使广大教师大大改变在教学实践中仅仅处于"执行""服从"的被动地位,为尊重、调动和保护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创新铺平道路。这就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使教师在不断"研究""创新"中获得"^新学生",使学校真正具有了生命的意义。

(三)准确定位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不等同于教育科研,防止学院化倾向

    教育科研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的真理、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教研是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学实践工作的研究。他们具有相同点,比如说两者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具有共同的研究目的: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率、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两者还具有可以共同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观察、调查、试验、测量、统计等等。此外,他们还有不同点:1.研究范围。教育科研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以及与教育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教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具体,主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等等。2.从研究的要求来说,教育科研要求有严格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最大限度的可靠性、准确性。它要把握教育现象内部、外部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求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而教学研究则侧重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研究。3.从研究过程来说,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研究过程,它要在论证课题价值意义和研究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或专著,组织成果鉴定。而教研则更多的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4.从研究成果来说,教育科研的研究成果必须具有规律性和创造性。教研成果则具有地区、单位或个人特征,因此有其特殊性和具体性。

[1] [2] [3]  下一页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