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苏教版语文九年级诗歌赏析讲义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诗歌赏析讲义

11-08 12:26:50九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650次 
标签:九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诗歌赏析讲义,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第一章为第一层,写河边邂逅,一见钟情。全诗开头以关雎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作者用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用“窈窕”“淑”来形容女子,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二、三章为第二层,写朝思暮想,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进一步刻画姑娘窈窕之色,又突出赞美了她的勤劳。“流”字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四、五章为第三层,写琴瑟钟鼓,欢庆娱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描写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表现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这一结婚的热闹场面是幻想,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托深远,能产生言之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另外还采用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全诗巧妙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使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写的是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诗中写景不但起兴,以引起正文,而且是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点明季节的景物描写,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后六句写人,突出一点,反复描写。其中三四句引出思念者和所在地,既与开头两句融合,又为后四句抒情作铺垫,在结构上联上贯下。每章后四句在叙写道路的险阻中抒情,“溯洄”二句叙写了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可是意中人好像在临水之地,可望而不可即,深入表现了主人公执著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上人欢会倾诉衷情的怅惘情怀。

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它们只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表现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如:“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写出主人公眼中女子的幻象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更深入一层地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上阕写后主眼中之景。“无言”表现后主内心的情绪,痛苦无人可说,也不愿与人说,“无言”又加“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憔悴孤独的身影,可见词人之浓重愁情。“月如钩”这缺月也象征人事的缺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其实,寂寞的是人,被锁的也是人。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凄凉。

下阕词人直抒胸臆。词人对“离愁”的描写令人称道,他把人们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写得很有形象,写出其滋味。诗人用丝缕比喻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缠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剪不断,理还乱”,现在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写出离愁的滋味,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词的另一特点,就是写情极其自然,语言朴素如日常口语,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

【试题链接】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答: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的缺憾。“清秋”,“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的悲愁无尽,内心的寂寞、痛苦。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一曲新词酒一杯”描绘出诗人深沉的无法排遣的寂寞与惆怅。“夕阳西下几时回”诗人借景抒情,形象生动地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了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花落去”形象地描绘了春意的衰残,使人联想到昔人已去,联想到离愁别恨。“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其中饱含着无限低回、怜惜、凄楚的复杂感情。“似曾相识燕归来”给人以失而复得的补偿和心灵上慰藉,但又意味着春秋的更迭,年华的消逝,益发加深诗人的思念和忧郁。“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孤寂、伤感的情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这种伤别怀旧之情。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体现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盛行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啊!“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诗以送别为主旨,以咏雪贯穿全篇。

前十句写送别前的雪景,创造了一个特殊的送别环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新颖传神,以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春天比喻冬天,情调乐观而昂扬。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转入写送别作铺垫。

后八句转写送别。“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和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惜别之情极为动人。其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俱在其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九年级下册诗歌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开头两句写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打扰。原因是:心既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用“见”不用“望”的原因:“见”字之妙,主要在于无心、不经意,幽美的自然和自由平静的心灵融为一体;而“望”字之失,主要失之于有意,有意则不自然,故破坏了全诗的悠然气象。“见”更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美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写南山景象。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的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会勾起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全篇的总结。“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和自然之理。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四句写友人为李白饯行。“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诗人内心苦闷而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引用姜尚和伊尹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暗用宗悫的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后人用此句表达美好祝愿:终有一天会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记叙村形沿途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诗的颔联和颈联,写了作者此次山村之游所见,作者看到了山环水绕、花红柳翠的美景和农民迎春社的热闹景象,诗中洋溢作者的惊喜的热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两句写景名句,蕴涵人生哲理,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一段,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第二段,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第三段,写长夜沾湿的苦痛。“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丧乱”指安史之乱,“长夜”一语双关,既指大自然的黑夜,又指动荡不安的社会。“长夜沾湿何由彻”有一语双关的深层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推向到未来,自己、国家不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吗?第四段,写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确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这几句写得深沉、激昂、坚决,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几句,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1)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开头两句叙事:诗人东临碣石,登山观海。“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词通过冬猎盛况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立功报国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操。词的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善猎的赳赳武夫形象。“亲射虎,看孙郎”用典,诗人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苏轼拿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中把目标瞄准西夏和辽国,苏轼在词的最后为自己够了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把他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抒写得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渲染,把词中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生动地刻画出来。叙事上点面结合,把纷繁的场面叙写得层次分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全词豪放之处:写出猎场面,激动人心;感情豪迈激昂,音调激越铿锵。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曲描写潼关险要地势,感慨历代王朝兴亡,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第一层(开头三句),写潼关的雄伟险要的形势。“聚”“怒”赋予山河以人格化的动感特征,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让人感到潼关的险要。第二层(四到七句),写深沉的感慨。作者由眼前之景,追忆历代帝王兴亡的历史陈迹。第三层(最后四句),议论,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点明主旨。

这首小令,从壮丽的河山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1)“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群山以生命的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2)“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象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地势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诗歌赏析讲义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