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语段阅读及古诗词鉴赏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语段阅读及古诗词鉴赏练习

11-08 12:26:50七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184次 
标签: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语段阅读及古诗词鉴赏练习,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1)1.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2.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2)1.C 2.A
  (3)1.“女”通“汝”,读rǔ,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记住 ④知道 知道⑤通“智”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②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③不能举一反三 4.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三、山市
  1. C(“危楼”即高楼)2.A 3. C 4.(2)夸张 (2)比喻 (3)排比5.C 6.①无何:不一会儿 ②未几:不一会儿 ③既而:不久 ④逾时:过些时候 ⑤倏忽:转眼之间 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7.没有 子虚乌有 8.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 9.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10.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11.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四、伤仲永
  1.( 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2. C
  3. 对……感到诧异 名作动 当作宾客 以……为利 意动用法 同“攀”,牵引 通假字 以……为奇 意动用法 4.B 5.“扳”通“攀”,pān,牵,引
  6(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7.(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4)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5) 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五 1.①中午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2.友 太丘 友 3.无信无礼 4.C 5.B 6.敬词③④⑥⑦⑨  谦词①②⑤⑧ 7略. 8.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六、1.《淮南子•人间训》 刘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擅长、善于。 逃跑。 带领。 因为。3.(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4.寓言 祸与福和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七、(一)D (二)、1.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2.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为农 家丰收而欢欣喜悦的心情。(三)、略(四)C (五)1.乐府 四言 感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4.观 实 虚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雄奇 秀丽 出动 孤帆 望 6. A 7.唐 律 思乡 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9.顺利。从3、4句可见 10.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11.从北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12.正月初七 13.B 14.作者人在南方,所思之处在北方。理由:春天雁由南向北飞,由“入春才七日”和“人归落雁后”两句可推知
  八略

上一页  [1] [2] [3] [4]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语段阅读及古诗词鉴赏练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