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

11-08 12:26:50七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次数:798次 
标签: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duosi8.com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

本文出处《梦溪笔谈》 作者 沈括,他是我国北宋(朝代)科学家、政治家。

2、词类活用

①便实钉之(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坚实)(名词用作动词,用钉子)

②六幕相联如胠箧寒(动词用作名词,箱子)

3、一词多义

(1)以 ①以钳搏之(用)   ②岁以大穰(因、因为)

③乃以瓦布之(极) ④贻以金钗(用)

  (2)之 ①方为秋虫之害(的)     ②则以钳搏之(它)

③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④钱帅登之(它,指木塔)

⑤土人谓之“傍不肯”(它)⑥便实钉之(无义)

(3)其 ①其喙有钳(它的)     ②其虫旧曾有之(这种)

③患其塔动(它)      ④密使其妻(他的)

⑤匠师如其言(他的)

(4)如①如土中狗蝎(像)     ②匠师如其言(遵照)

(5)方①方为秋田之害(正当、正在)   ②方两三级(才)

③余年幼,方出神(正)

(6)岁①岁以大穰(年成)   ②岁赋其二(每年)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年)

5、重点词语解释

(1)如土中狗蝎(像)  (2)旬日子方皆尽(十天)

(3)岁以大穰(年成因此)  (4)土人谓之“傍不肯”(称)

(5)方两三级(才)   (6)患其塔动(嫌、担心)

(7)贻以金钗(赠送)  (8)但逐层布板讫(只)(终了、完毕)

(9)便实钉之(使坚实)  (10)匠师如其言(遵照)

(11)盖钉板上下弥束(因为)(12)六幕相联如胠箧(相互连接)(箱子)

(13)人皆伏其精练(同伏 佩服)(精熟)

6、重点语句翻译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4)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5)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6)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课文内容理解

五、《论语八则》

1、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高兴(2)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你

  3、重点词语解释

(1)不亦说乎(同悦:高兴、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恼恨、怨恨)

 (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     (4)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5)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诲女知之乎(教导)(同汝,你)

(7)不耻下问(以……为耻)         (8)默而识之(记)(学习所得到的东西)

(9)是以谓之‘文’也(因此)  (10)学而不厌(满足)

(11)必有我师焉(“于之”,在里面)

(12)不愤不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启发、开导)

(1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提出、举出)(方角)(类推)

 4、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课文内容理解

(1)积累文中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举一反三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六、《狼》

1、文学常识

本文出处《聊斋志异》 作者 蒲松林,他是我国清代(朝代)文学家。

2、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只有

3、古今异义词

  ①弛担持刀。 弛:古义:放下    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③ 一狼仍从 从:古义:跟随        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4、词类活用

①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

③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④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⑤一屠晚归 屠:动词用作名词,本义为“宰杀”,这里指“屠夫”

5、一词多义

(1)之①复投之(它)②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无义)

③ 久之(无义)④ 又数刀毙之(它)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

(2)以①盖以诱敌(用)②投以骨(把)

③ 以刀劈狼首(用)

(3)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它们的)②场主积薪其中(它,代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它,代草堆)④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⑤一狼洞其中(它的,代柴草堆)⑥屠自后断其股(它的)

(4)从①一狼仍从(跟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

6、重点词语解释

(1)一屠晚归(屠户)(2)止有剩骨(同只,只有)

(3)缀行甚远(紧跟)(4)投以骨(把)

(5)一狼仍从(跟随)(6)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追赶)

(7)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8)顾野有麦场(转头看,看见)

(9)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10)弛担持刀(卸下)

(11)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12)目似瞑,意暇甚(闭眼)(空闲)

(13)一狼洞其中(打洞)(14)意暇甚(神情、态度)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16)盖以诱敌(敌人)

(17)狼亦黠矣(狡猾)(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19)止增笑耳(只是)

 7、特殊句式

  (1)投以骨 倒装句:以骨投,省略句:投(狼)以骨

 (2)场主积薪其中 省略句:场主积薪(于)其中

 (3)一狼洞其中 省略句:一狼洞(于)其中

 (4)屠乃奔倚其下 省略句:屠乃奔倚(于)其下

  (5)其一犬坐于前。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第五单元: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1-5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蔽林间窥之  (偷看        )   (2)稍出近之    (   渐渐     )

(3)以为且噬己也(  咬      )   (4)益习其声    (逐渐或更加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相关文章

tag: 复习题  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七年级语文试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