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 试题 | 电脑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文章资讯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政治教案-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案

政治教案-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案

04-08 19:31:10高二政治教案
浏览次数:888次 
标签:高二政治上册教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duosi8.com 政治教案-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①理解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概念,并能够分析具体事物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②深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了解“两分法”、“一点论”的基本含义,并能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一分为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矛盾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辨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要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发展),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促使事物转化的条件。
  ②通过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的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共两个框题。第一框讲矛盾的概念,第二框讲矛盾普遍性原理。
第一框题
  整体分析矛盾概念。由四个部分组成。(1)讲述矛盾的含义。(2)具体分析“对立”的基本含义。(3)具体分析“统一”的基本含义。(4)指出要准确把握矛盾的含义必须注意的3个问题。
矛盾概念是本框题的重点,也是本节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对矛盾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基础、起点。
  矛盾概念又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教学的难点,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此问题的认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哲学意义的矛盾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矛盾的不一致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对具体矛盾与哲学意义上的抽象矛盾的关系不能够准确理解的问题等等。

第二框题
  整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原理。有三个部分组成。(1)从正面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然后从两个方面论述矛盾普遍性的含义。(2)重点论述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3)联系个人实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两个方面,分析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从理论上看,它是正确对待矛盾,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的哲学依据,是教育学生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2)从教学实践看,“时时有矛盾”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将矛盾(主要是对立)的程度上的区别,理解为矛盾有无的不同。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作为哲学方法论要求,内涵丰富,高度抽象,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理解难免片面;与具体实际相联系,在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上存在较大困难,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理论与实际不结合或脱节“两张皮”。(2)邓小平同志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内容丰富与课时有限的矛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教法建议

  总体教法应坚持从具体事例(教学情境)出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形成对哲学原理的认识。
  具体事例(教学情境)可以是老师创设,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创设。师生共同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具体事例(教学情境)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精选。
  (1)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原理的教学,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领域中能够体现“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形成对哲学意义的矛盾及其“对立”、“统一”的正确认识。
可以联系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这一方面开展探究活动。如探究整个人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加深对于我们国家宣传、倡导“保护环境”举措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原理的教学,可尝试用小组协作调查法。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认识领域的事物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调查的内容包括事物在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第一组调查自然界的事物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第二组调查人类社会的事物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第三组调查人的认识领域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第四组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调查结果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交流,最终使全体学生形成对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的正确认识,并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关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两分法”、“两点论”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并能用两分法去分析说明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所学原理观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教学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教学难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

教学方法:用反证法分析、归纳出哲学理论,再用哲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矛盾的含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下列诗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归纳:这些诗句揭示出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规律的深刻哲理。那么,是不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呢?事物每时每刻都包含矛盾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谈话交流活动:
  王小力是某校高二的学生,他最近有几件不顺心的事情。一是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二是因为期中考试的事情和父母产生了小摩擦。三是和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引起误会,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王小力现在最想找一个世外桃源好好歇几天。
请问:
  (1)假如你是王小力的朋友,你将为他出什么主意呢?
  (2)世外桃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为什么?
  归纳:在现实生活中,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矛盾,我们每个人都在幻想有一个与世隔绝、风景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安宁的世外桃源可以让我们逃避现实的烦恼,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板书)
观点:飞矢不动
理解:离了弦的箭,在飞行路程上的每一点都是静止的。静止的总和并不产生运动,所以,飞矢不动。
提问:你能对上述观点加以驳斥吗?
归纳:这个观点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从静止的观点看,物体在“某时某刻”会停留在“某处某点”,但从运动的观点看,物体既在“某时某处”,同时又离开“某时某处”向接踵而来的“某刻某点”过渡了。这是机械运动的发生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所在——存在着“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的矛盾。
设疑:除了机械运动有矛盾,其他运动也存在矛盾吗?
归纳:物理化学运动中同样存在矛盾。在生命运动中,存在着同化异化、遗传变异的矛盾。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
材料: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在社会领域中存在什么矛盾呢?
归纳:说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提问: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矛盾呢?
归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矛盾,民主与专政、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和平与发展的矛盾等等。
提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归纳:社会运动充满复杂的矛盾。
材料: 在二百多年前,解释燃烧现象的燃素说认为,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燃素的过程。科学家拉瓦锡排除了燃素说的干扰,对燃烧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说明。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在人的思维领域同样存在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知与不知,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矛盾等。
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归纳:不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领域,一切事物都有矛盾。
材料:我国化肥总量与亩施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以前被农民在农田广泛喷洒的“六六六”,富含剧毒的有机物。国外60年代、70年代已禁止使用,我国80年代已禁止使用,但它在土地中的毒性消除要50年,且进入人体无法溶解,牲畜吃了含“六六六”的饲料,粪便也含毒素,再施到田里,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有人说:“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萌发了战争;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诱发了掠夺;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的疾病。
提问:这段材料又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这种种事实说明,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设疑:综上所述,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政治教案-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