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 试题 | 电脑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文章资讯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鲁迅自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鲁迅自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04-04 17:54:06初三语文教案
浏览次数:497次 
标签:初三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语文教案,http://www.duosi8.com 鲁迅自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鲁迅自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自传的写法。

2.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概括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习鲁迅严肃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爱国思想。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难点: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涵。

2.选材精当和详略得当的特点。

3.寓内心情感于平淡叙述之中的写作手法。

解决办法:

以“多彩剧场”活动表演再现清末、民国及大革命时期生活片断,使学生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以讨论、比较等分析方法突破选材及详略得当等写作方法这一难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组织化妆表演,表演以片断形式连缀成鲁迅的生活时代;目的在于生动地再现历史,具体感知距今已相对遥远的时代,理解鲁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

2.名人论坛。让学生课前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鲁迅生平事迹,除在课上交流外,需对所获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鲁迅的人格精神。此活动既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又可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口头作文——《我的自传》,以3分钟口头作文作自我介绍,意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传的写作特点,学以致用,同时也锻炼即兴语言表达能力。短时间内要表达好自己的中心意图,就需对众多生活琐事进行筛选和详略处理,这也突出了对本课重点的理解。

4.教具:旧时男女服装、录音机、自制电影背景画。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在我国近现代文化长空中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以犀利如匕首、投枪的文字令那些为反动军阀张目的无耻文人汗颜丧胆,他对社会的准确剖析令史学家惊叹折服,他对青年的关心指引赢得革命者“同志”般的信任,他是谁?

对,他就是我们所深深敬仰的鲁迅先生。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多部作品,谁能来回忆一下?

(生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一件小事》《藤野先生》《社戏》《故乡》等。)

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一些他的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自传》,系统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同时也了解一下他是如何评论自己的。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传记文体取材精当,语言平实的特点。

2.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3.汲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思想精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整体感知

鲁迅生于1881年,逝于1936年,共走过了54个春秋,经历了无数次坎坷波折。可是,我们从本文中看不到一丝他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下面请同学们读书感受一下。

默读全文,按照时间线索,理清鲁迅生活经历。

(读书同时,布置电影拍摄场,绒布背景上写着“电影《鲁迅》拍摄现场”字样,第一个场景:三味书屋;第二场景:樱花树下与藤野话别;第三个场景:北京师范大学讲堂。大部分学生读完之后,表演即开始)

1.(画外音:电影《鲁迅》镜头“三味书屋”开拍。)先生端坐太师椅上严肃的授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鲁迅着补丁长袍匆忙上场,怀抱药包,先生厉声问:“怎么迟到呢?”鲁迅恭敬的回答:“去给父亲买药。”“药店早已开门怎么会晚?”“大夫说需找过冬的蟋蟀做引子,药才会起效。”“天知道那药引子对你父亲的病有什么用。”一同学大叫:“他家早穷得穿不起裤子,不是以前的少爷了,老师你干脆把他哄走吧,别丢了我们这些少爷的身份。”老师转头对这学生说:“你们同姓周,是一家人呢?”那同学洋洋得意的答:“以前是,现在可不一定了。”鲁迅已坐在桌边安静的读着书。(画外音:鲁迅幼年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画外音:《鲁迅》镜头“日本仙台”开拍。樱花树下,一群留着长辫的“清国留学生”在闲逛,嘴里叫着:“大好时光去读书才是傻瓜,给国家卖命哪如自己享乐啊?”鲁迅和藤野握手话别)。

鲁迅:先生,感谢您正直、热忱的关怀。我此次告辞,怕以后不会再学医了。

藤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学医呢?(惋惜状)

鲁迅:以前想学医救国,我国的庸医害了许多如我父亲一样的人,他们只会用找不到的药引唬人,掩盖自己的无能。想要中国富强就要有好医生啊!所以来学医。可如今看来,医生是救不了这儿的。(指头)那些人(指清国留学生)需要的不是肉体医生,却需要精神医生啊!

藤野:以后做些什么呢?

鲁迅:我想弃医从文,写文章唤醒国人,建立强国。

(师生紧紧握手)同说:“多保重。”(画外音:鲁迅为何“学医”为何“从文”?)

3.(画外音:《鲁迅》镜头“北师大讲堂”开拍。)

鲁迅:(激昂的说)同学们,日本人占了东三省,枪杀中国人,国府却镇压学生请愿,说什么“友邦惊诧”,真是可笑之极了。

生问:先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鲁迅:我们是不会被吓倒的,我要用我的笔来声讨,有人到政府去告我,要政府追捕我,怕我说话,我却一定要讲,正义是杀不绝的,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生热烈鼓掌)

表演结束。(画外音:鲁迅被追捕迫害,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三段表演之后,学生对鲁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经历的前因后果有了形象、直观的印象。幻灯打出画外音所问题目,掌握文章结构,以学生讨论做答的形式,归纳出:

文章共有两大部分:第1~3自然段叙述生平经历,第4自然段集中介绍1929年以前的写作成果,其中第一部分又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幼年家境、求学经历和工作坎坷,结构非常清晰明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将全班分成三大讨论小组,分别针对前三段讨论思考问题,并推举代表作答。

第—段:(1)鲁迅幼年家庭生活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2)鲁迅母亲为什么送他外出求学,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事? (3)可否把“破折号”后的一句去掉?

第二段:(1)鲁迅有哪些求学经历?(2)他为什么“求医”,后又为什么“从文”,这说明了什么? (3)这些经历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第三段:(1)鲁迅工作为什么经常变动?(2)作者对自己的坎坷持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1)鲁迅幼年由富家公子沦为“乞食者”,因为“家中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和“父亲又生了重病,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冷淡、世态炎凉。(2)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反映了他反抗封建束缚,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性格特征。破折号后的语句正是用于表现作者这种心理,详略处理得当,决不可省略。(3)鲁迅在国内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后留学日本先学医,目的是学医救国,后从文,是因为看到光救治中国人的肉体不能拯救民族,还要用“新文艺”唤醒人们的灵魂。由这些经历可以看到,鲁迅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4)作者详写了“学医”和“从文”,突出体现自己的爱国之心,前两次经历,则较为简略。(5)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写照,是当时旧政府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反映。(6)作者对自己的奔波表现的极为平淡,用词为“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作者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结合历史背景,则可读得清清楚楚。

归纳总结:这篇自传中,鲁迅概括地介绍了自己50年的经历。生活细节浩繁无数,作者选择了最能体现自己反抗压迫,追求进步,爱国爱民,奋斗不息的典型事件叙述,并特别注重对重要事件及其原委的清楚交代,既符合自传特点,又能突出主旨。只有对事情的全部过程了解得全面深刻,对事物的概括才能精当恰切,鲁迅正是如此。

2.请一位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同学们共同归纳鲁迅先生有哪些作品,思考:先生对自己的作品是如何介绍的,说明什么?

作品有小说《呐喊》《彷徨》,一本译文,一本散文诗,一本散文集(即回忆集),四本短评,两本专业论著。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这也恰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效仿的,做出一点点成绩不应自夸、炫耀、自大自满,只有不断谦心努力,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四)总结、扩展

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鲁迅自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鲁迅自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相关文章

tag: 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