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教育文档校本教研—“生态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

—“生态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

03-04 02:10:05校本教研
浏览次数:928次 
标签:校本教研大全,http://www.duosi8.com —“生态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1、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尤其是全国上下进行课程改革之际,人们对人的培养在认识上有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现在,更注重的是人的综合 素质,强调的是健全的人格教育,把知、情、意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善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同时,现在提倡的个性教育更多地着眼于个体独特的内心潜能和资质的呼唤、显发和弘扬。而这一切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赖以实施的空间,“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就是为师生提供这一有效空间,让学生在学校这一片沃土上锤炼、锻造,以完善自我,张扬个性,凸现特色。 

    2、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了人类的辉煌和发达。但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环保意识的不到位,再加上人口迅猛增长,在开发、利用、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个副产品——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失衡。如:水和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酸雨和沙尘暴的肆虐、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但勿庸讳言,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因此,生态环保是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我一片洁净的蓝天”、“把绿色还给大地”是当代有识之士发自内心的呼唤。“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既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很多人提出:保护世界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要从学校教育入手。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好多国家把环境教育列入了学校教育。19xx年,我国也已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之一。19xx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编制并批准了《中国21世纪日程》,在日程中环境教育被列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是绿化明天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我校地处经济较发达的太湖之滨,木渎古镇南郊,有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素材和资源,再加上我校“九五”期间进行了市级立项课题《校园绿化在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校园环境的创设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九七年,我校又被评为“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因此,我们在原课题的基础上,求创新,求发展,提出《“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生长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涵义:

    生态,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后扩展至人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在这里它仅限于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性”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理论,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所蕴含的环保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与专业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而编制出来的对学生实施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以“校本”课程来激活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来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定多方面的。只有良好、有益的学习环境才能成就这一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证实,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能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生态性”校本课程,定会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2、环境教育理论。“环境教育”概念正式确立于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司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议。19xx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则使“环境教育”日趋完善和成熟,该大会明确宣布“环境教育在现有的课程中是一门新学科,它应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现有教学计划及教学过程中。”就其内涵而言,是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就其处延而言,包括环境意识和观点的培养。研究环境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传授生态平衡、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的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等多项内容。

    3、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研究表明:人的生活习惯和技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和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生态环保方面的教育,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并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技能,长大后就会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高度,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4、《****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学校“不少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学科内容巨大变革的今天,开发和研究“生态性”校本课程也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假设(总目标)

    通过“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要求。

    2、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⑴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参与环境的责任感和积极态度,树立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信念。

    ⑵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习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态环保知识,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呵护绿色、亲近动物,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⑶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学会初步的了解环境,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的基本技能。

    ⑷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⑸ 通过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在创造性活动中发展能力。

    五、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生态性”校本课程所实施的环境教育应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创造思维的发展。

    2、实践性原则

    “生态性”校本课程的实施,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应使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在事实中明白道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3、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自我表现的欲望。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理论知识来指导,但更重要的是要尝试运用所获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索普通农村小学通过课程的改革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途径。

    研究在小学阶段实施环境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推行有何意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何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⒈开设“生态环保”课

    ⑴编写“生态环保”教材,收集“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事例和故事,确定各年级段学生所应掌握的生态环保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有本可依,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形象性。

    ⑵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掌握技能,使学生形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初步认识,培养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道德意识。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⒉构建“知识化、素质化”的生态性校园环境

    ⑴校园环境应在原来的“绿化、净化、美化”的基础上,向“知识化、素质化”发展,建立生态园,开辟种植园、养殖角。让学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实践基地,栽种蔬菜、花草等绿色植物,在校园中引入动物供学生饲养,使校园具有立体感、动态感,构建校园“小生态”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此外,还应在校园内建立气象观察站、风力发电站等,使它们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

[1] [2]  下一页

,—“生态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方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