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 试题 | 电脑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文章资讯教育文档工作报告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04-10 15:10:54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570次 
标签:小学教学工作报告,校长教学工作报告,http://www.duosi8.com 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一,问题提出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词汇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阶段主要指由于农务工后广大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xx)》实施情况显示,20xx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
泰州是一个新型的工业化城市.目前,泰州地区的留守儿童人数已经达到12万余人,兴化,泰兴的人数居多.泰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xx,一项惠及全市留守儿童的爱心帮扶行动,在泰州市迅速展开并正式出台十大举措,着力从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亲情沟通等方面关爱留守子女,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关爱和留守子女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关爱格局.
为响应市政府号召,并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泰州师专实验教育系心理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泰州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普查与心理教育的对策研究工作.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突出的几个问题,如社交,孤独感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活动,以期通过我们的调查,对泰州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推论,为学校,家庭,社会更科学地关注留守的心理与教育提供数据资料.
二,调查对象: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泰州市兴化市,姜堰市,靖江市,泰兴市各选取一所留守儿童集中的小学,在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120人.
三,调查问卷:根据已有资料并结合泰州市留守儿童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社交焦虑问卷(SASC),儿童孤独感问卷(CLS)
四,调查结果
(一)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总分及分量表(社交回避和害怕否定)柱状图
图1
由图1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的社交焦虑总分和分量表得分逐渐下降,二年级,三年级儿童社交焦虑最高,四年级,六年级儿童社交焦虑最低.
(二)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孤独感总分柱状图
图2
由图2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的孤独感减少,低年级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低年级.
(三)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总分,分量表(害怕否定,社交回避)孤独感分段条图
图3
图3结果显示,男生的社交焦虑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和孤独感明显高于女生.
(四)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复式条图
图4
由图4可知,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低于非独生子女.

(五)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对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影响
图5
图5结果表明,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儿童的社交焦虑总分及分量表及孤独感越强,反之,越弱.
(六)父亲文化水平和母亲文化水平对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孤独感的影响
表1 留守儿童父母文化层次分布表

Value Label
N
父亲文化水平
.00
文盲
53

1.00
小学
94

2.00
初中
193

3.00
高中
154

4.00
大专
27

5.00
本科
11
母亲文化水平
.00
文盲
49

1.00
小学
110

2.00
初中
199

3.00
高中
128

4.00
大专
45

5.00
本科
1
表1的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父母大多都是初中和高中文化.进一步的多层次比较后的结果显示,比较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儿童,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儿童的社交焦虑及孤独感都明显较少.
表2 父母文化水平对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影响(F值)
父亲文化水平
母亲文化水平
社交焦虑总分
3.04**
4.23***
害怕否定
.83
4.82***
社交回避
3.03**
3.76**
孤独感
.38
2.64*
**<.05 ***<.01
表2结果显示,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儿童的社交焦虑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母亲,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1,及其显著,这反映出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儿童的社交焦虑越少;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儿童的害怕否定维度有显著影响,父亲文化水平影响不显著,即母亲文化层次越低,儿童对社交中的害怕否定认知越多;母亲和父亲的文化层次显著影响儿童的社交回避,并且母亲的文化水平显著影响儿童的孤独感,也就是说父母亲的文化水平越高,儿童越难以回避社会交往活动,母亲的文化水平越高,儿童越少感到孤独.
(七)主要抚养人对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影响
表3 儿童主要抚养人的分布情况
父亲
母亲
父母亲
祖父母
其他亲属
47
160
32
249
93
由表3结果可见,泰州地区留守儿童的主要抚养人是祖父母和母亲.

表4 不同抚养人对儿童社交焦虑及孤独感的影响(F值)
社交焦虑
害怕否定
社交回避
孤独感
7.86***
6.0***
6.74***
1.67
由表4结果可知,不同抚养人对儿童社交焦虑有显著影响,对孤独感无显著影响.在随后的多层次比较中,我们发现,由父母抚养与其他亲属抚养的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有显著差异.而祖父母与其他亲属抚养人对儿童的影响不显著.
五,讨论与建议
(一)关注低年级留守儿童
从调查结果来看,年龄是影响儿童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越小,儿童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就越强.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年龄小的儿童对主要抚养人有着较强的依恋,他们活动交往的主要对象是抚养人和其他亲属.在我们所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发现,祖父母和其他亲属抚养占主要抚养人的近60%左右,由此,隔代教育的弊端显见一斑.祖父辈更多的是在生活上给儿童以照顾,而在教育,心理安抚方面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可能没有想见新时代下留守儿童们需要的更多关爱和科学教育.
因此,做好留守儿童教育,我们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儿童家庭,对儿童主要抚养人进行继续教育,开设各种讲座,个别交流等方式将科学的育儿观念渗入到家庭中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真正落实"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二)社会,学校采取措施,促进父母加强对子女关爱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81.4%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3.6%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同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父母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
一方面,强化政府职能作用,落实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妇儿工委)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三)增加留守儿童校内外活动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农村社区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建议在农村乡镇建1——2个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各个学校建立家长学校,有条件的村组,社区组织离退休教师,老协成员义务开展留守儿童监管工作.
(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保护问题
目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配套心理,生活指导老师,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弥补家庭教育的缺位和亲情的缺失.
(五)培养留守儿童教育师资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对工作人员和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帮助他们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方便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
"相对非留守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每天遇到的困难得不到解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亲情缺失本身就是对儿童正常情感需求的剥夺和伤害." 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并不等于是"问题群体"或者"问题儿童".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关注,关爱,支持和干预,但这种关爱和干预不能脱离儿童成长的自然环境,既不能低估留守儿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也不要过分地夸大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给留守儿童贴上标签."

,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