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 学习中心 | 下载中心 | 知识大全 | 作文 | 常识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多思学习网教育学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11-08 12:25:08高二语文教案
浏览次数:173次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http://www.duosi8.com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2、了解《左传》的叙事特点,掌握本文叙事特点。
3、通过想象和推理,分析本文主要人物的语言艺术,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要矛盾的思考方法。 
4、了解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积累常识性的文史知识。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2、分析本文主要人物的语言艺术,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要矛盾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
讲读法、分析推导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一位伟人曾说过“不会善待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史书典籍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读史书就是去了解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春秋时期,郑国一位叫烛之武的说客退秦师的事件。
二、阅读全文
(一)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1、本篇文章出自《左传》,对这同一事件在《春秋》里也做了记录,内容却仅仅是一句话,那就是“晋人秦人围郑”,请问同学们,这两部书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明确:《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书。《左传》是为《春秋》作注的三传之一,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它以《春秋》所记的年代为次序记录史实。
2、仅从对这一事件的记录看,你能说说两部书特点上有哪些差别吗?
《春秋》客观记录历史事件,只作大事记式的记录,语言精炼,《左传》中出现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侧重于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事件的始末,叙事详细,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记录学生的分析)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带,并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阙(jué)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2、展示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3、学生读课文,注意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学生相互交流。
先由让学生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先分类然后让学生回答。
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2)秦伯说。(说,同“悦”。)
(3)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
古今异义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
一词多义
封 
(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西封(疆界,名词)之 (1)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烛之武(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
(3)以其无礼于晋(郑国,代同)
以 
(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2)以乱易整(用,介词)
(3)以其无礼于晋(因,介词)
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
既东封郑。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
 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词作定语,西面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句意是: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国的势力削弱了。)
(2)倒装句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句意是: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
佚之狐言于郑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3)省略句
 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句意是:烛之武应许了他。)
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句意是:请拿此事麻烦您的左右。)
4、要求学生们复述全文,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①秦晋围郑  千钧一发(开端)$Sf
②郑伯求贤  临危受命(发展)0PI
③夜访秦伯  说退秦军(高潮)/5|
④晋候权衡  率师离郑(结局),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三、作业
1、完成文言基础字词的归纳总结。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一、     全班同学集体背诵课文
二、研习课文:
1、从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来讲,我们同学不禁会问,为什么要退,谁去退,怎么退,退的结果如何。从故事的内容来看,哪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在第几自然段?
明确;“怎么退”是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在第三自然段。
2、教师读第一句话,为什么要在夜间而且是缒出城来?
(看《秦晋围郑形势图》,引入第一段关于形势的介绍。)
3、 请同学们再想,据记载,此时的烛之武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者了,在这样的战争形势下,他夜缒出使,劝退强大的敌军,这可以体现出这老者的什么精神呢?请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勇”。
4、另外,为什么非得请烛之武退秦师呢?文章中有没有指出来?
明确;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师必退”。
5、哪一个字我们可以看出来,能退军非此人不可?为什么佚之狐这么有把握?
明确:“必”;说明佚之狐非常了解烛之武的外交才能;对郑、晋、秦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6、 为什么要见秦君?郑国得罪的是晋,那为什么秦要出兵呢?他们什么关系?在此次战争中又是什么关系?
明确;秦晋之好。在秦晋联盟中有一个主动者有一个被动者,那么那个被动这就可能使破解联盟的关键了。
7、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呢?请同学齐读第三自然段烛之武说的话,并思考这一小段话的层次。
劝说的层次: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分析利弊——亡郑对晋有利、舍郑对秦有利
离间秦晋“何厌之有”)。
(表面看是三个角度四个层面,但实质上看都是站在秦的立场上,为郑国解围。)
8、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劝说,情绪是怎样的呢?结果是怎样的?
明确:秦伯“悦”。与郑人“盟”……乃还。
9、分析总结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烛之武的外交辞令为什么能打动秦穆公,而且还达到了退其师并意外结盟的目的?
明确;如果秦国处在绝对强势的状态,即秦伯有权决定郑亡之后对郑国土地的怎样处理的话,秦伯完全可以不考虑烛之武的话,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晋国之强在当时是不可动摇的!更何况虽然以往秦伯经常对晋国加以援手,与晋文公之间也有“翁婿”这一层关系,但目前晋国正处在扩张的态势中,不能不考虑秦国将来的发展方向。烛之武的话是非常符合秦国发展利益的,因此秦伯宁肯破了秦晋之盟,也选择与郑结盟,这是从国家发展角度出发的最佳策略。

[1] [2] [3] [4] [5]  下一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相关文章

tag: 烛之武  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试题下载 | 电脑学习 | 加入收藏


幼儿园教案_ 教案模板_ 课件模板_ 教学反思_ 教学计划


多思学习网 1 2 3 4 5 6